2022, 43(6):39-46. DOI: 10.12347/j.ycyk.20220303001 CSTR:
摘要:针对卫星发送功率受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卫星信号遮蔽传输的新方案。在卫星上,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信号与特别设计的非恒包络遮蔽信号相乘,隐藏了原业务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在授权地面站,利用遮蔽信号副本进行互相关时延估计并解遮蔽,从而恢复原业务信号。该方案具有不增加卫星的传输功耗、星上遮蔽运算复杂度低、传输安全性强等特点。此外,通过处理损耗、互信息等定量评价指标,分析了遮蔽方案的遮蔽性能。仿真实验表明,该遮蔽方案可以实现良好的时频域遮蔽效果。遮蔽后信号与原业务信号间的互信息结果表明:遮蔽后信号与原业务信号间相关性很弱,已基本掩盖原业务信号通信特征。在遮蔽信号与原业务信号带宽之比不小于0.3、信噪比不小于–4 dB的条件下,授权地面站解遮蔽的处理损耗可以控制在1 dB以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2022, 43(6):47-55. DOI: 10.12347/j.ycyk.20220308001 CSTR:
摘要:更远、更复杂的人类空间探测任务要求航天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航天器的容错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航天器姿态系统的容错控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的成果,重点分析了利用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理论开展容错控制的进展,并分别阐述了采用不同技术途径发展容错控制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
2022, 43(6):56-63. DOI: 10.12347/j.ycyk.20220318001 CSTR:
摘要:构建以高速激光链路为传输主体的空间激光骨干网络,是保障空间数据高速传输、提升信息共享率与时效性、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全球覆盖的重要技术手段。空间数据容量的快速增加要求网络节点处数据处理带宽与之相适应且具备一定扩展性和兼容性。由于空间激光骨干网络节点较少、数据快速传输的特点,围绕我国下一代空间激光骨干网络节点处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处理需求,基于交叉相位调制XPM和四波混频FWM两种光学三阶非线性效应分析并讨论了骨干节点处高速激光链路的交换/组播、制式转换及中继/再生全光数据处理技术,为我国下一代空间信息网络建设及高速激光链路的全面应用提供支撑。
2022, 43(6):64-69. DOI: 10.12347/j.ycyk.20220310001 CSTR:
摘要:由于GPS在国际上的技术和标准优势,目前在民用航空领域使用的星基导航大多为GPS。随着我国民航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全球组网成功,亟需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性能评估,以验证其是否可满足民航飞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要求。针对民航飞机的I类精密进近过程,梳理了该航段中国际民航组织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需求,推导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垂直保护级计算数学模型,制定了搭载试飞试验的加改装方案和飞行科目,在国产某型号民机上开展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搭载试飞试验,并对定位精度和垂直保护级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搭载试飞试验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满足I类精密进近对卫星导航系统垂直精度的需求,同时系统不存在告警和误警。
曹晓春 , 张静 , 林开钦 , 孙天阳 , 李振海 , 李 奇
2022, 43(6):70-77. DOI: 10.12347/j.ycyk.20220328003 CSTR:
摘要:在边坡、城市峡谷、高架等复杂的公路交通定位环境中,存在海量多样的定位需求与复杂的定位环境,北斗信号穿越建筑空间时强度被削弱,产生严重的信号反射和衍射,使得北斗卫星信号难以到达和有效使用,系统可用率下降,无法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结合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系统高密度部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残差Helmert后验加权的误差校正方法。在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中,可以改善可见卫星数少的问题,优化卫星的几何构型,提高用户终端定位精度,能够为用户终端提供高精度、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定位服务。实验表明,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能够大幅提升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下的定位性能。
2022, 43(6):78-88. DOI: 10.12347/j.ycyk.20220509002 CSTR:
摘要:运载火箭试验产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主要特点表现为数据种类多、数据密度大、数据持续时间长。传统单机部署和基于关系型数据库与文件的系统架构的不足逐渐显现,不同种类的数据不做区分存储,存储和查询效率低,数据无备份,存在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无法满足海量数据场景下的存储计算业务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思想,针对运载火箭存储计算业务的需求,设计出一套运载火箭试验大数据存储架构,并给出了各存储组件的存储模型设计方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架构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大数据存储架构设计,能够满足运载火箭试验数据的存储计算等业务需求。
2022, 43(6):89-95. DOI: 10.12347/j.ycyk.20211220001 CSTR:
摘要:PCM-FM调制技术是遥测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调制体制,遥测接收机是遥测系统的重要单机。针对目前遥测接收机系统复杂、体积笨重、操作不便、采购成本高昂的痛点,设计了一款通用便携遥测接收机,采用了任意采样率转换技术、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方法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鉴频、多普勒频移控制技术和位同步控制技术,具有硬件资源消耗少、支持任意码率可调、易于集成和小型化设计等优点。
2022, 43(6):96-107. DOI: 10.12347/j.ycyk.20220419001 CSTR:
摘要:通过同时测量微波信号的折射和吸收信息,低地球轨道卫星间(LEO-LEO)微波掩星探测技术能够独立反演温度和水汽廓线。通过仿真手段,首先,正演模拟了微波信号穿过大气层后由折射和吸收效应分别导致的相位延迟和振幅衰减,在此基础上,对温度、水汽和云中液态水反演廓线进行了个例分析,然后,统计分析了温度和水汽在不同纬度带的反演性能,以及云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约35 km以上存在明显正偏差,高纬度的最大,中纬度次之,低纬度最小。水汽反演误差在约4 km以下明显增大,低纬度的最大,中纬度次之,高纬度最小。有云存在时,需要去除云的吸收作用,否则温度和水汽会出现明显的正偏差。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发展LEO-LEO掩星探测计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22, 43(6):108-116. DOI: 10.12347/j.ycyk.20220105001 CSTR:
摘要: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结合给目标检测研究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检测模式,通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分析研究,目标检测网络框架可模块化地拆分为特征提取网络、多尺度融合和预测网络三个部分。从组成目标检测网络模块化的角度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述,并给出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构建适合的模型框架建议,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2022, 43(6):117-123. DOI: 10.12347/j.ycyk.20220509001 CSTR:
摘要:雷达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来自于对低空逃逸微弱目标的探测。现代军事逐渐向低空领域扩展,超低空逃逸技术也在日益发展,促使对低空逃逸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的地位日益提升。雷达对低空微弱目标进行下视探测时,目标的低空和超低空飞行致使雷达接收的回波功率变弱,被淹没在强烈的背景杂波中。与传统脉冲多普勒PD(Pulse-Doppler)雷达不同,合成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同时实现距离和速度的二维高分辨,并且具备良好的相参性和抗干扰性能。针对低空飞行目标的特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探测所遇到的杂波环境进行仿真验证,提供了一种基于合成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低空逃逸小雷达截面积RCS目标的探测方法,并对参数设计进行优化分析,降低漏探概率。
2022, 43(6):124-135. DOI: 10.12347/j.ycyk.20211115001 CSTR:
摘要:机器视觉技术凭借其非接触测量、实时性好、可持续工作等优点,在军事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机器视觉光学照明系统、成像系统、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军事领域进行典型目标物识别、人员识别、装备缺陷检测等典型场景以及典型军事装备上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机器视觉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视觉传感器硬件系统难以适应极端环境、复杂的军事目标适应性不足、目标识别的实时性难以保证、多传感器融合获取军事目标信息能力缺乏等问题。同时,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分析结果可为机器视觉在军事领域的进一步实用化提供参考。
2022, 43(6):136-146. DOI: 10.12347/j.ycyk.20220714001 CSTR:
摘要:随着5G通信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Vehicular Ad Hoc Network)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因其在改善道路安全、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便利方面的潜力,而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它可以通过提供交通流量、事故通知、危险警告、可能存在的定位偏差、天气等信息来增强道路安全,从而提高交通效率。由于车辆的高速移动会经常引起网络拓扑中断,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路由协议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辆自组织网络环境的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亲和传播算法的分簇组网模型V-APC(VANET-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通过重新定义亲和传播算法的相似函数,设计了簇头的选择过程、簇的形成过程还有簇的维护过程。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簇,在簇内的通信性能和簇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得该协议在路由延迟和数据包转发成功率方面表现优异。